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四、国画为什么又叫“丹青”
banner"
>
《梅花魂》中,莺儿的外祖父最珍惜的是那幅丹青——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
“丹青”
指的就是国画。
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它的历史源远流长。
我们不如先从名字入手来了解它,为什么国画又叫作“丹青”
呢?这要从国画使用的颜料说起。
在古代,丹、青是古人绘画时最常用的两种颜料。
“丹”
指的是“丹砂”
,也就是朱砂,是一种朱红色的矿石。
“青”
指的是“青雘(huò)”
,是一种青色的矿石。
丹、青两色对比鲜明,成为国画中的主要色彩。
所以,古人就用“丹青”
来代称绘画艺术。
古人还把画家称为“丹青手”
,把优秀画家称为“丹青妙手”
,民间则称画工为“丹青师傅”
。
丹青取自天然矿石,稳定而不易褪色,用它们作画,画作能保存很长时间,所以人们常用“丹青不渝”
“丹青之信”
来比喻一个人的坚贞不渝和高风亮节。
除了丹、青两色,古人作画还使用许多其他的色彩和颜料。
中国有传统的五色体系,指的是青、白、红、黑、黄。
同时,古人善于从天然植物和矿物质中提取颜料。
花青、藤黄和胭脂就是常见的植物颜料,藤黄是从海藤树等南方乔木中提取出的明黄色,花青则是从木蓝、菘蓝等植物的茎叶中提取出的蓝靛色,胭脂则是从红兰花、茜草和紫草等植物中提取出的深红色。
矿物质颜料则有赭石、朱砂、石青、石绿、蛤粉等。
石青和石绿是从铜矿中提取的,蛤粉则是一种传统的白色颜料,是由贝壳研磨出的白色粉末制成的。
当我们徜徉在博物馆中欣赏中国古代绘画时,当我们驻足在壮丽的敦煌壁画前时,会禁不住感叹古人的智慧,他们用大自然的颜色,创造了如此缤纷绚烂的绘画艺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