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意外的逼宫
banner"
>
武则天之所以杀裴炎,关键是裴炎在对待李敬业叛乱的态度上出了差错。
我们上一章不是讲过李敬业在扬州发动叛乱吗?他打出匡扶李唐的旗号,十几天就发展到十多万人。
这可是唐朝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内乱啊,怎么处理呢?当时朝廷的核心人物其实一共就三个人,武则天、李旦和裴炎。
武则天当时最有权力,不过毕竟是太后临朝,女流之辈,没有战争经验。
皇帝李旦只是个傀儡,一直没有亲政,因此也无从插手。
而裴炎作为顾命大臣,德高望重,有几十年的行政经验,在这件事上理应发挥重要作用。
武则天本来也是这么想的,对裴炎寄予厚望。
可是没想到,开战以后,裴炎的工作节奏反而放慢了,每天优哉游哉,跟没这回事一样。
武则天只好主动来向他虚席就教了。
这天在朝堂上,武则天问裴炎,现在扬州闹得很凶,我们该怎么讨伐呀?裴炎半天没说话,最后冒出这么一句话来:“臣以为用不着讨伐。”
为什么用不着讨伐呢?裴炎说:“臣以为,李敬业作乱之所以有人响应,无非是因为皇帝年长,而太后却迟迟不肯让皇帝亲政。
只要太后还政皇帝,叛军必然不战自溃。”
话一出口,简直是石破天惊,整个朝堂顿时鸦雀无声。
武则天此时是什么反应啊?她太震惊了,一下子哑口无言。
她万万没有想到,裴炎会在这个时候逼宫。
裴炎不一向是她的得力帮手吗?他帮她扳倒了太子李贤,又帮她废黜了皇帝李哲。
而武则天也没有亏待他,让他当中书令,成了百官之首。
可是现在裴炎居然在扬州叛乱的关键时刻背叛她,而且还拿战争来要挟她,逼她归政。
武则天鹰一般的眼睛扫视着满朝文武,大臣们也都呆若木鸡。
忽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朝堂的沉默:“炎受顾托,大权在己,若无异图,何故请太后归政?”
这话是谁说的呀?监察御史崔詧,一个小人物。
一句话替武则天解了围。
武则天长舒了一口气,马上接口说道:“裴炎谋反,把他给我抓起来!”
一代权臣锒铛入狱。
那么,裴炎是否真的谋反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