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什么是真正的内外兼修(第1页)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什么是真正的内外兼修

banner"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段话是孔子去见了子桑伯子以后发出的感慨。

“质”

是一个人的内在本质,“文”

是一个人的外在修饰。

子桑伯子认为孔子文胜质,孔子认为子桑伯子质胜文。

“野”

是粗陋之意。

有些人,肚子里有知识,但讲话粗枝大叶、不拘小节,对别人不客气,或者穿衣打扮不修边幅,这叫作“质胜文”

质胜文则野,一个人内在胜过外在,显得粗鲁。

“史”

是虚伪浮夸的意思。

一个人尤其注重外在修饰,比如穿衣入流,会用香水,但是一张口却发现腹中空空,好像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浮夸。

无论是“质胜文”

,抑或是“文胜质”

,都不是孔子提倡的。

孔子认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

和“质”

要配合起来。

“彬彬”

就是配合的意思,从字形上看是两个木头比肩而立,相互协调搭配。

文和质是可以结合的,既对内在有要求,又对外在有讲究。

孔子对于自己行走的姿势都是有讲究的,上朝怎么走,退朝怎么走,回到家怎么走,见宾客的时候怎么走;见到了盲人怎么做,路上遇到别人奔丧怎么做……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要求,这是外在的文饰;但孔子绝不是腹中草莽之人,他读了那么多的书,修《诗》《书》《礼》《乐》,精通六艺,是一个大学问家。

他真正地做到了文质彬彬,将内在与外在结合起来了。

竹林七贤很明显就是“质胜文”

,他们文才出众,天资不凡,但外在却放纵不羁,仿佛跟世界不融合,就是要光着身子打铁、喝酒,将天地视为被褥,将房子当作衣服,觉得自己光着膀子见客也是很正常的,这就是“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很容易让人想到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的华山派掌门岳不群,他表面上非常像正人君子,轻袍缓带,手摇折扇,外表潇洒文雅、正气凛然,内心却阴险狠毒。

当然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神级系统之在下为贼

神级系统之在下为贼

开局一口锅,一破屋,苏祁来到这纷乱无度的世间,从穷蝉少年做起,自此浩大江山,何为前路。是龙袍加身,引天下大势,是求天问道,寻一世长生,亦或是小的们,...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