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学习的三重境界
banner"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直译很简单,也许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能够轻松理解这句话。
但如果深入剖析一下,就会发现其中展现了完全不同的境界。
什么叫“知之者”
?我们从小到大上学,经历了不同老师的教导,有的老师只是尽职尽责地做好老师的本职工作,虽然也是认真地上课,但永远用同样的方法教一门课。
他对这门课并不热爱,也并不想成为行业里的专家,只是知道怎样能够考高分;他也并没有“欲栽大木柱长天”
的理想,他只是将教书作为一门谋生的职业。
这就是“知之者”
,知之者的特点是不得已而学,知道一些事情,懂得某项技术,以此为生计。
所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是爱学习的人,也就是为追求而学,为目标而学,在学习中追求精进。
比“好之者”
境界更高的,是“乐之者”
。
“好之者”
虽然在努力、在拼搏,但是他是为了一个目标,是希望自己能够追求更多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感受到快乐。
这就像我们大部分人,我们拼命学习,总是有个目标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能还会感到有些艰难,甚至有些苦恼。
而当一个人真正达到了“乐之者”
的境界时,就能体会到那种“不学习就难受”
的感觉。
这样的人,学习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仅仅是因为热爱,因为享受学习这个过程。
我曾经采访过导演李安,我问他,为什么他拍的每一部电影都跟之前不一样,跳跃性和风格差异都那么大?
李安在回答时感到很纳闷,他说:为什么不呢?拍电影太好玩了,有条件的时候,应该什么都去尝试一下。
这就是“乐之者”
。
再比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还有牛顿,他们在求学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了“心流”
的感觉,他们沉浸在学习和研究中,是真的能够体会到知识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达·芬奇画一幅画,能够画到永远不交工,画到生命终止,因为他是真的热爱画画。
“知之者”
,是普通的学习者;“好之者”
,是努力的学习者;“乐之者”
,是享受的学习者。
以上是为学的三重境界。
成为“乐之者”
,享受学习的过程,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
开局一口锅,一破屋,苏祁来到这纷乱无度的世间,从穷蝉少年做起,自此浩大江山,何为前路。是龙袍加身,引天下大势,是求天问道,寻一世长生,亦或是小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