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务本
banner"
>
六曰:尝试观上古记,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也。
《诗》云:“有唵凄凄,兴云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
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公故也。
皆患其身不贵於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於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国之不大也。
此所以欲荣而愈辱,欲安而益危。
安危荣辱之本在於主,主之本在於宗庙,宗庙之本在於民,民之治乱在於有司。
《易》曰:“复自道,何其咎,吉。”
以言本无异,则动卒有喜。
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列近则持谏,将众则罢怯,以此厚望於主,岂不难哉!
今有人於此,修身会计则可耻,临财物资尽则为己,若此而富者,非盗则无所取。
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
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诬也;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
诈诬之道,君子不由。
人之议多曰:“上用我,则国必无患。”
用己者未必是也,而莫若其身自贤。
而己犹有患,用己於国,恶得无患乎?己,所制也;释其所制而夺乎其所不制,悖。
未得治国治官可也。
若夫内事亲,外交友,必可得也。
苟事亲未孝,交友未笃,是所未得,恶能善之矣?故论人无以其所未得,而用其所已得,可以知其所未得矣。
古之事君者,必先服能,然后任;必反情,然后受。
主虽过与,臣不徒取。
《大雅》曰:“上帝临汝,无贰尔心。”
以言忠臣之行也。
解在郑君之问被瞻之义也,薄疑应卫嗣君以无重税。
此二士者,皆近知本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