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贵公
banner"
>
四曰: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公则天下平矣。
平得於公。
尝试观於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
凡主之立也,生於公。
故《鸿范》曰:“无偏无党,王道****。
无偏无颇,遵王之义。
无或作好,遵王之道。
无或作恶,遵王之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周公曰:“利而勿利也。”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
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
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
故老聃则至公矣。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
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
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
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
今病在於朝夕之中,臣奚能言?”
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
公曰:“鲍叔牙可乎?”
管仲对曰:“不可。
夷吾善鲍叔牙。
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於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
“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
其於国也,有不闻也;其於物也,有不知也;其於人也,有不见也。
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
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刀而虫出於户。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
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