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1章也许
banner"
>
——葬歌
阅读指导
《也许》是闻一多为女儿闻立瑛而作的葬歌。
1922年闻立瑛出生的时候,闻一多尚在海外留学,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表示:“我将来的希望与快乐就在此女身上。”
1926年,带给他希望和快乐的女儿夭折,一个如花的生命就此消逝。
面对女儿小小的坟墓,伤心的闻一多多么期待眼前的一切均是幻象,“也许”
女儿只是安静地睡着了,“也许”
睡醒后女儿还能活蹦乱跳地在他面前撒娇。
父亲当然知道女儿将不再回来,不会再在他的身边撒娇。
“也许”
一词,是他绝望中的一丝期待,悲伤中的希望。
正因为这样痛苦复杂的心情,诗人将这首诗命名为“也许”
,同时又加上了一个副标题“葬歌”
。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细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闻一多在创作诗歌的时候,主张“带着镣铐跳舞”
,不赞成情绪的直接宣泄。
面对女儿的死亡,这首“葬歌”
中毫无捶胸顿足、呼天抢地的哭泣和呼喊,反而用充满爱的语言温柔地和女儿对话。
如果忽略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忽略掉诗前的“葬歌”
,以及诗的最后一段,那么,这首诗就像是一首摇篮曲。
但是,诗人悲痛的情绪在平静中达到了极点,他越是平静,我们越能从诗中感受到蕴藏着的剧烈痛苦。
闻一多强调诗歌的格律,认为诗的格律和诗的内容情绪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首诗中,反复地使用了“也许”
、“不许”
,反复地使用“你”
、“我”
,使得情感非常的真挚,语调舒缓,很好地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深厚的情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每天五更,稳定更新!沈万三,借你的聚宝盆能还了吧?这都拖了几百年了,你赶紧还!悟空啊,金箍棒该还了吧?你想赖账啊!太白老头,炼丹炉还没用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