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1章糯米食
banner"
>
在《文汇报》上看到这一节记事:“视察过鲁迅先生故乡绍兴的作家艾芜说,由于制酒等原因,绍兴从来就是缺粮的地方,平均每年总有三四个月的粮食要由外地支援。
但是,现在绍兴已变为余粮县。”
这关于故乡的好消息,是值得欢迎的,但是这里有一点误解,说缺粮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做酒,是不正确的,须有说明之必要,因为绍兴酒是用糯米做的。
我们小时候所常唱的歌谣里,有两句是绍兴人拿来讥笑醉人的话,说的很得要领,其词曰:“老酒糯米做,吃得变nionio。”
这末了的字我用了罗马字,因为实在写不出,写了也没有铅字。
这字从双口,底下一个典韦的典字,收在《康熙字典》的补遗里,注曰“呼豕声”
。
这倒有点对的,但云尼迈切,与绍兴音读作尼荷切者迥不相同。
绍兴话猪罗称为“nio猪”
、nionio者亲爱之称也。
意思酒醉的人沉醉打呼,与猪无甚区别。
由此看来,老酒之用糯米所做,已无问题,从个人幼年经验来说,还曾分得做酒用的糯米团饭吃过,不过老实说来并不高明,因为糯米不甚精白,没有粽子那么好吃。
至于本为做酒的团饭,为什么拿来闲吃的呢,那在当时没有问明,所以不知道了。
这里我还知道一件事实,原来那些做酒的糯米,分量着实不少,也并不是绍兴本地的出产,全是外地来的。
这件事我从一个过去多年在江南这一带做地方官的朋友听来,他即使别的话靠不住,在这一点上是不会说诳的。
据说做老酒的那种原料,悉由江苏溧阳运去,抗战后供应中断,影响出产。
古语有云:“鲁酒薄而邯郸围。”
现在岂不是这话的反证么?
不过老实说来,这糯米做的老酒并不怎么引起我的乡思来,令人怀念的却是普通有的糯米食。
北方点心主要是面食,南方则是米食,特别是糯米。
粽子不必说了,汤团也罢,麻糍也罢,用的都是糯米粉,还有糕团铺大宗物品,也是如此。
这项消耗大约也并不少,仅次于做酒吧,它的供应恐怕也依靠邻省,因为绍兴我不听说什么地方出产,走过的地方也不曾看见种有糯米,说来惭愧,实在糯米只是在米店见到过,还不见过整株的糯稻呢!
满口吃着粽子,却不知道做粽子的米是怎样的,这实在是城里人的一种耻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每天五更,稳定更新!沈万三,借你的聚宝盆能还了吧?这都拖了几百年了,你赶紧还!悟空啊,金箍棒该还了吧?你想赖账啊!太白老头,炼丹炉还没用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