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章 重绘民国前半程历史轨迹(第1页)

第十章 重绘“民国前半程”

历史轨迹

banner"

>

在袁世凯的政治概念中,民主共和原本与君主立宪并没有根本区别,除了一个君主必须废除外,共和体制其实也是一种宪政体制,这种体制所实行的其实也应该是一种东西洋通用的代议制形式,而不是孙中山所期待的全民政治,更不存在重回启发民众,先军政,再训政,慢慢培养民众的宪政习惯,慢慢将宪政民主的权利还给人民等问题。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2012年是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周年。

这两个百年前的重大事变,将近代中国历史分成截然不同的前后两个阶段。

前面是两千年帝制时代,后面则是现代民主政治共和时期。

当然,此后的共和道路并不平坦。

刚刚成立不久的共和国面临着多次复辟威胁,中国虽然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坚守住了共和原则,但是到了1928年,中华民国还是发生了一次巨大转变,孙中山-蒋介石领导的南方革命势力势如破竹,长驱北伐,北方的中华民国政府放弃抵抗,中国复归统一,但政权性质与先前几乎完全不同。

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即便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或“北洋时期”

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

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淡化乃至最终放弃党派立场和意识形态视角,重新检讨“民国前半程”

政治得失,或许应该引起近代史学界注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万界大债主

万界大债主

每天五更,稳定更新!沈万三,借你的聚宝盆能还了吧?这都拖了几百年了,你赶紧还!悟空啊,金箍棒该还了吧?你想赖账啊!太白老头,炼丹炉还没用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