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
banner"
>
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某些势力却采取了相反的立场。
他们正在散布一种“中国威胁论”
和挑起“新的冷战”
。
美国《纽约时报》1995年8月15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正摆脱200年的软弱和耻辱。
它终于掌握西方的技术和经济思想(这多少反映了他们对我国经济思想的片面了解——笔者)。
许多中国人感到,他们终于能博得他们应受的尊敬和尊重。
但是,中国不论朝哪个方向看,美国都在对它进行挑衅”
[5]。
日本《世界周报》也在1995年8月15日以《美中会迎来“新的冷战时代”
吗?》为题揭露说:“对于以世界的领导者而自诩的美国来说,最大的课题是如何使中国成为不给美国及盟国带来‘危害’的国家。”
《周报》援引时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帮办坎佩尔的话说,“今后的10年将决定中国的性质”
。
他暗示,“今后的10年要努力把中国引导到理想的方向”
。
这种对美国来说的“理想方向”
就是“西化”
和“和平演变”
中国。
除了“西化”
,还有“分化”
。
台湾东海大学冯启人教授指出:“正当世界饱经战乱之苦以后,冷战结束为全球和平带来一线曙光之际,美国发起了所谓‘中国威胁论’,不但要‘遏阻’中国的发展,更进而要‘拆散中国’(BreakingaApart),苏联解体后,美国在这方面真是竭尽所能,矢志不渝。
而肇始于《马关条约》的‘台湾问题’,便是目前这一切斗争的焦点。”
[6]此外,“拆散中国”
几个字并非冯教授发明,而是他引自美国《纽约时报》1992年11月8日的一篇文章,该文标题就冠以“拆散中国”
几个大字。
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国所有爱国同胞的警惕。
台湾作者毛铸伦在《海峡评论》1995年第55期刊登的《新冷战的警讯响了》的文章中就警告世人:美国正在制造“一个真正的危机”
,在“冷战后时期”
掀起对中国的“新冷战”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副乡长林小冬晚上偶然遇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受到骚扰,仗义出手,解救上司于危急之中,就在女上司即将以身相许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