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济慈(第1页)

济慈

banner"

>

约翰·济慈(1795—1821)是杰出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他出生于平民,父母早逝,幼年生活贫困,在医院当实习生和医生的助手,但醉心于诗歌。

受画家和作家朋友的影响,他后来放弃医生职业,专事诗歌创作。

1821年因肺结核病在罗马去世。

济慈一生的创作时间不过短暂的五年,却留下了《希腊古瓮颂》《夜莺颂》《秋颂》《无情的妖女》《圣尼亚节的前夕》等大量美轮美奂的诗歌作品。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济慈与拜伦、雪莱一样,在诗中表现了民主理想、自由信念和反抗精神。

但与这两位诗人积极用世不同,济慈总体较少触及时政和社会问题,他反复歌咏的是自然、爱情、艺术、生命等美好的事物。

济慈的诗歌创作还与他孱弱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逐渐逼近的死亡成为他创作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夜莺颂》写诗人听到夜莺的歌唱而引发的内心情怀。

他想借美酒的力量摆脱人世烦恼并与啼唱的夜莺共入深林。

但是酒不能使诗人达到夜莺的欢乐境界,于是想借助诗歌的力量,在诗的艺术境界中达到目的。

诗人于是达到快乐的巅峰,他想在此刻在夜莺的歌声中死去。

永恒的艺术是济慈祭出的战胜死亡的利器,其间埋伏着追求永生的隐秘冲动。

他的这一信念在《希腊古瓮颂》中作了更精彩的发挥。

此诗由一尊希腊古瓮上的彩绘图案触发联想。

诗人神往那些图案在寂静、沉默中孕育的如花般瑰丽的故事,它们能穿过历史烟云和时间长河,达致永恒。

《秋颂》浓彩重抹了一幅肉感灿烂的秋日图景,是唱给现世幸福的颂歌。

第一节,诗人主要从触觉来写万物的成熟,描绘的是一个个鼓胀、饱满、丰腴的形体,有重量,有质感,有黏性,如数家珍般将“果实圆熟”

的细节一一展示。

第二节写田野丰收的景象,着重从视觉进行描写,集中于人的活动。

诗人将“秋”

幻化成一个神性人物,想象他在田埂、打麦场、榨果架下徜徉,欣赏着一幅幅丰收的美景,一副慵懒、陶醉、餍足的神情。

第三节写秋收之后、冬季到来之前乡野落日融金的黄昏景象,集中写鸟畜飞虫世界,侧重于听觉。

“秋”

形象化为飞蠓的哀音、蟋蟀的歌唱、知更鸟的呼哨、羊群咩叫,汇成了一首田园交响曲,在欢欣、陶醉中流露出一丝伤感。

这一节通过秋之短暂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生活和生命的眷恋之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最强赘婿

最强赘婿

落难兵王唐枫回到都市,机缘巧合之下和美女总裁签订契约,成为豪门赘婿。被绝美总裁老婆嫌弃,是美艳丈母娘的眼中钉,更是俏丽小姨视作窝囊废的姐夫!为了查清背叛自己的人到底是谁,更为了捍卫男人的尊严,一身恐怖实力失而复得的唐枫决定强势反击!且看超级兵王唐枫如何横行于美女如云的豪门大集团,如何从一个人人不待见的哑巴窝囊废,成长为商业大亨,乃至登顶世界之巅的绝世枭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