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五、《死之歌舞》
banner"
>
青年时期的穆索尔斯基
1875—1877年,经过斯塔索夫的提议,穆索尔斯基开始考虑写另一部声乐套曲,库图索夫的诗歌引起了穆索尔斯基的兴趣,不久,他就陆续完成了这批作品。
1875年5月,穆索尔斯基在给库图索夫的信里写道:“我们的死亡主题作品已经完成了第一部分,今天小夜曲终于写好了,这就是为什么我没能去你母亲家的缘故,我想你会赞同那种最简洁的标题,那样才适合这部作品集……希望其中的歌曲按照这样的顺序出版:(1)摇篮曲;(2)小夜曲;(3)特列帕克舞。”
[3]后来,作曲家加了一首《统帅》,就是现在看到的出版的《死之歌舞》的全貌了。
《摇篮曲》描绘的是死神来**母亲手中的婴儿,这个场景和《魔王》非常接近。
穆索尔斯基在歌曲中间安排了母亲与死神的对话,这个场面的篇幅占全曲的一半以上。
死神开始**母亲和婴儿的时候,我们可以听到钢琴右手和弦越来越密集,越来越戏剧性,效果也越来越强烈。
谱例:《摇篮曲》
《小夜曲》同样描绘的是死神的歌谣,他对着重病的少女吟唱,甜言蜜语,将少女带向永恒的死亡。
这首歌曲的开头部分非常奇特,钢琴部分右手采用七和弦作为固定音型,听上去非常像梅菲斯特的吉他在弹奏。
死神的伪善温柔一直保持到歌曲的最后,结尾时,他一声大吼:“你归我!”
一个丰满的主和弦收束,效果非常奇特。
谱例:《小夜曲》开头部分
谱例:《小夜曲》结尾
[1]姜涛.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的和声手法及其音乐表现[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6
[2]汉斯·克里斯托弗·沃布斯,王泰智等译.穆索尔斯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54
[3]J.LeydaaeheMusskyreader:alifeofmodestePetrovichMusskyiersa[M]Ne.Norton.1947:297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副乡长林小冬晚上偶然遇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受到骚扰,仗义出手,解救上司于危急之中,就在女上司即将以身相许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