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中国散文的发展期
banner"
>
汉魏晋是我国散文迅速发展的时期。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
贾谊(前200—前168年)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砭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
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著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司马迁的《史记》应运而生。
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
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
。
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况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
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
接近散文的称“文赋”
,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
汉初贾谊的《吊屈原赋》《鸟赋》,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年)的《子虚赋》《上林赋》,西汉末年杨雄(前53—18年)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班固的《两都赋》,东汉张衡(78—139年)的《二京赋》,都是汉赋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散文衰落。
但在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衡之的《洛阳伽蓝记》等学术著作中仍有一些质朴的叙事、抒情、写景的优美文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重生在封神大战之前的上古时代,李长寿成了一个小小的炼气士,没有什么气运加身,也不是什么注定的大劫之子,他只有一个想要长生不老的修仙梦。为了能在残酷的洪荒安身立命,他努力不沾因果,杀人必扬其灰,凡事谋而后动,从不轻易步入危险之中。藏底牌,修遁术,炼丹毒,掌神通,不动稳如老狗,一动石破天惊,动后悄声走人。本来李长寿规划中,自己会一直躲在山中平安无事的修行成仙,直到有一年,他的老师父静极思动,又给他收了个师妹回来ps暂时不开新群,五群(1o98711961)壹群(474o95492)2群(836797636)3群(398929196)肆群(1o71o59242)贯彻到底,轻松修仙!...
...
...
...
男主宠女主,宠成小公主秦家那颗小白菜,除了秦淮谁都不能拱!那不是他妹妹,那是他的命!来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丰逸先生真的,谁拱跟谁急!来自前排强势围观的程熙先生余生死了死前匆忙的梳妆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