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儿童并非真多动只是标准有不同谈谈儿童多动症的判断问题(第1页)

儿童并非真多动,只是标准有不同——谈谈儿童多动症的判断问题

banner"

>

多动症又叫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期的行为障碍,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以多动为主的行为问题、注意障碍,还可能有好冲动、易激惹等表现。

人类在没有普及教育之前是没有必要从3岁开始就走进教室受如此多的清规戒律约束的,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玩,再由玩自然地过渡到劳动,再多动的孩子也不易被发现,而且即便是多动症也没关系,因为无须被限定,甚至越是多动大人越高兴——活泼可爱。

说来也是笑话,笔者自己至今没拿到幼儿园的毕业证书,小时候玩够了才上的学,一上学就规规矩矩不玩了。

近代化的结果就是产生了现代教育,儿童在解除了“童工”

枷锁的同时又被戴上了另一类枷锁——静坐在教室里学习。

于是,人们观察到了儿童多动的行为问题。

1854年,Hoffmann用多动综合征为此命名。

1947年,Strauss发现该病与脑损伤有关,于是将其命名为脑损伤综合征。

1949年,Gesell发现该病损伤只是轻微的,于是将其改名为轻微脑损伤综合征。

1966年,ts指出该病是由脑功能轻微失调所致。

1977年,国际上将其命名为儿童期多动综合征。

1980年,美国将其命名为注意缺陷障碍,1987年改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1990年,国际疾病分类组织将其统一命名为多动障碍。

我国惯称为多动症。

多动症起病较早,但发现较晚。

家长多以为自己的孩子活泼,上幼儿园之后有了其他孩子作参照,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活动要多。

但由于幼儿园教育的非正规性、教学的游戏活动性和自由发展性,多动症儿童仍较少被注意到。

绝大多数多动症儿童到学龄时才被老师注意到,因为从小学开始比较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儿童所受的约束要明显多于幼儿园,多动症儿童较难适应四十分钟的学习和那么多的规矩,多动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目前,追踪研究表明,23的多动症儿童随着青春期发育其多动现象会逐渐消失,13的儿童会继续保持;而且,多动症一般会遗传。

什么样的儿童属于多动症儿童呢?概括而言,多动症的最主要临床表现是活动过多与注意障碍。

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症状虽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但对于诊断本症有一定帮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宇宙之匙

宇宙之匙

在无尽的宇宙一个银球从天而降,为地球带来了改天换地的科技力量,为了得到数之不尽的科技,银球内里化为第二世界为名宇宙之匙。不论各国家,还是名声赫赫的国际金融巨鳄,连带无数的精英们,天骄们...

我的右手能鉴宝

我的右手能鉴宝

本是上门女婿,受尽白眼,意外中发现右手能鉴宝,从此一手走遍天下,走上人生巅峰...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