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小吃风景(第1页)

小吃风景

banner"

>

北京的小吃本身就是风景,吃它的人以及吃的方式、过程等等,则是风景外的风景。

等吃完了再看,里外两层风景都因吃的过程而加厚,品尝小吃之人往往也不自觉沉潜在风景之中。

且说北京有家名叫“月盛斋”

的老字号,百多年来一直以酱牛肉和烧羊肉驰名遐迩。

京剧名伶王金璐当初学艺之时,每每带着干粮路过前门迤北的户部街,习惯在其门前“就”

着香风吃下——这难道不算一“景”

?那时在夏天买烧羊肉,顾客进门往往拎着个空罐子,伙计先秤好肉,然后再给罐子里盛几勺汤。

顾客拿回家去,把烧羊肉改一改刀,再用这汤下捞面条吃。

前门鲜鱼口里还有个卖炒肝儿的,字号叫“会仙居”

它不过是用猪肠子和少量的肝儿,兑入排骨汤或者口蘑汤,求得个汁浓肠肥。

其出名曾靠过报纸宣传,也靠过旁边“华乐戏院”

唱戏的伶人口碑,最后还借助于社会上的一句歇后语:“您这人可真是炒肝儿——没心没肺(哪)!”

小吃如此,大菜同样如是。

昔日北京“八大楼”

之首的东兴楼,气派大,器皿精,菜肴的做工好,这些都不去说。

但当年就有“吃家儿”

专门到这里去“找”

小吃——故意点了个烧茄子。

后来等这道菜上了桌,“吃家儿”

用眼睛一扫茄子,对跑堂的说:“请堂头儿。”

堂头儿闻言急忙过来,客人说道:“茄子的颜色——恐怕深了些吧?”

堂头一看,果然深了,估计是没及时上桌造成的,是菜熟得“过了”

主客都明白,厨房起锅时菜只能八分熟,在端的过程中再熟半分,菜上桌时要熟到九分,客人搛菜进嘴的一刹那——正好十分。

这道烧茄子颜色深了,显然是超过十分的明证。

堂头立刻吩咐跑堂的要厨房“再做一个”

,同时还向客人再三道歉。

我想,昔日这样到大饭庄“找”

小吃的做法,实际是“考”

了大饭庄一把。

东兴楼知错认错,就使原来很大的名声越来越大。

这桩知错就改的美谈,也就成为它的又一道风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最新更新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