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詹姆逊(第1页)

詹姆逊

banner"

>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又译詹明信,Frederi,1934—),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1934年,詹姆逊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60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后留学法国和德国,精通法文和德文;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耶鲁大学;1985年至今任杜克大学文学系主任、比较文学教授。

詹姆逊的主要著作有:《萨特研究》(1961)、《马克思主义与形式——20世纪辩证的文学理论》(1971)、《语言的牢笼——俄国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批判研究》(1972)、《政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1981)、《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87)、《理论中的意识形态》(1988)、《地缘政治美学——世界体系中的电影与空间》(1992)和《文化转向》(1998)等,其中,《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是代表作。

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詹姆逊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批判,对资本主义的文化设置和逻辑进行解构性的分析,建构了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主义”

选自《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集中体现了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詹姆逊认为,在当代的阐释模式中,历史主义阐释模式或者沉迷于“起源论”

与“目的论”

,或者沉迷于个人主体的**,前者认同于资产阶级“进步论”

,受到尼采、福柯等人的批判,后者认同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主体论,受到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模式是以生产模式为主导的阐释模式,生产模式标示出一个共时性结构,其他各种阐释模式都可以在以生产模式为主导的阐释模式中变得非神秘化,并可以被生产模式所整合;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模式是一种结构历史主义的模式,生产模式关注的是历史的共时性结构;“文化革命”

则将历史统一起来,使主体成为历史情境中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模式是对历史主义阐释模式的批判性超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神级系统之在下为贼

神级系统之在下为贼

开局一口锅,一破屋,苏祁来到这纷乱无度的世间,从穷蝉少年做起,自此浩大江山,何为前路。是龙袍加身,引天下大势,是求天问道,寻一世长生,亦或是小的们,...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