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什么是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10]——读雅斯贝斯的《时代的精神状况》
banner"
>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中国的名声主要与他的“轴心时代”
概念相联系,借用这个概念雅斯贝斯把中国的先秦诸子与西方和印度在公元前600年前后出现的一些宗教归入同一个所谓“轴心突破”
的现象,其特征是人类“在自我的深处、在超越的明朗处体验到绝对性”
。
要充分了解这里的几个概念——“自我”
“超越”
“绝对性”
——的含义,想知道这位用玄学概念大笔勾勒世界通史的哲人是如何看待他自己置身其中的时代的,完成于1930年、出版于1931年的《时代的精神状况》一书,不可不读。
这里的“状况”
(亦可以译为“境遇”
)一词就其本意而言只能用在个人身上;像其他存在主义者一样,雅斯贝斯也把“存在”
这个玄远高深的概念与个人亲身经历的生存境遇密切相连。
但与其他存在主义者不同的是,雅斯贝斯不仅谈论个人的状况,而且谈论团体、国家和人类的状况,教会、大学、剧院这样的机构的状况,以及科学、哲学、艺术、文学的状况。
《时代的精神状况》的内容,就是作者撰写此书时上述状况的总和。
尽管“时代状况”
不等于“个人状况”
,但“状况”
之为“状况”
(或更确切些说,“境遇”
之为“境遇”
),毕竟是相对于人而言的;“状况”
中所包含的,是有意识有精神的人所必须接受、并且可能加以利用和改变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说,“时代的状况”
就只能是“时代的精神状况”
。
与黑格尔的“时代精神”
相比,雅斯贝斯的“时代的精神状况”
并不是客观的世界精神在特定阶段的表现,而是现代人追寻自身之存在时身处其中的精神境遇。
熟悉尼采以来西方现代性批判的读者,对该书中许多观点不会感到太陌生。
要求苛刻一些的读者,还会责怪作者为何在书中居然没有估计到纳粹在几个月以后的选举成功。
但即使如此,该书的价值也至少在于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978年,著名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用本书的题目向50名著名德国知识分子征集论文。
改革开放将近30年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妨也来思考一下这个“雅斯贝斯问题”
:什么是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
开局一口锅,一破屋,苏祁来到这纷乱无度的世间,从穷蝉少年做起,自此浩大江山,何为前路。是龙袍加身,引天下大势,是求天问道,寻一世长生,亦或是小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