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十九章
banner"
>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常无心”
,“常无心”
是说老子绝无私心。
没有私心,所以总是以百姓之心为心,也才能做到“以百姓心为心”
。
“以百姓心为心”
。
圣人无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也就是以百姓的利益为治理社会的根据。
这里,老子提出了理想的领袖标准。
理想的领袖人物最重要的标准是无私。
这包括没有私利、没有私志、没有私人的主观成见。
理想的领袖从不把天下看做一己的私产,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才是天下真正的主人。
理想的领袖最虚心,好似没有主见,实际上是以百姓的愿望要求为标准。
老子理想的社会是老百姓自化自正的社会。
老子在本章中所说的“百姓”
,同样是指天下所有的人。
“以百姓心为心”
作为总原则,是容易被理解和被接受的。
但在具体做事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老子是怎样对待平民百姓意见的呢?他认为理想的圣人对于老百姓的意见,好的,听取;不好的,也听。
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积极献言献策,圣人才能够获得有价值的建议。
对于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可信的,听信;不可信的,也听。
这样,就可以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才能够听到老百姓的真心话。
当然,老百姓往往宥于自己的耳目视听,其看法、其反映的问题难免有局限性。
老子认为理想的圣人会把他们看做孩子一样出于真心。
这就是本章中老子所说的“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
开局一口锅,一破屋,苏祁来到这纷乱无度的世间,从穷蝉少年做起,自此浩大江山,何为前路。是龙袍加身,引天下大势,是求天问道,寻一世长生,亦或是小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