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肯去观世音
banner"
>
坚持“不肯去”
,就有“安住身心”
的力量。
不变初衷,不为人是我非动摇,就会有大作为。
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本慧谔和尚从山西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想要登舟东渡。
经过浙江舟山群岛,就是现在的普陀山附近时,海面上竟长出铁莲花,不能出海成行,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好几次。
慧谔和尚心想,这尊观音大概与日本无缘,于是在普陀山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
敬奉尊像,把这尊菩萨称为“不肯去观世音”
。
《普陀志》写着:“见大士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得名以此。”
并且被引用在清康熙《定海县志》内。
舟山群岛这个地方,从此得了“莲华洋”
的美称,而普陀山也从此成为佛教圣地之一。
在佛光山遇到类似的情形,地藏殿之所以会建在山门口,也有一段奇遇。
十几年前,有人在别的地方建了寺院,想供养地藏王菩萨,就雇了一辆大卡车从高雄运载地藏王菩萨。
当经过佛光山时,地藏王菩萨竟然从卡车上掉了下来。
我心想:难道是地藏王菩萨不肯去吗?于是在原地建了一座地藏殿。
这段奇遇也可称作“不肯去地藏王”
吧!
社会上,许多机关团体、公司行号的员工流动率很大,一处不如意就换一家,甚至出现“一年换十二个老板”
的纪录。
佛教讲“安住身心”
,古人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
,寻得好树好主,便可奉献一生。
遇到一份好工作,就要做个“不肯去员工”
谨守本分,而不是像浮云流水一般,三五个月便不知去向。
佛教要求,学法闻道应当“依法不依人”
,僧人求道,若依佛法不依人、不依情、不依五欲,坚持“不肯去”
,就有“安住身心”
的力量。
工作时,心中只有公司的远景与担任的职务,不轻易改变初衷,不为人是我非动摇,就会大有作为。
不肯去的人生,值得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深入思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