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59磨刀不误砍柴工(第1页)

59.磨刀不误砍柴工

banner"

>

【原文】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大意】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

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

住在一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工匠做工与思想品德修养从表面上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实质上有相通的道理。

《论语集解》引孔安国的注解说:“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友为助。”

常言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工匠在做工前打磨好工具,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品德修养也是一样。

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交往,与他们做朋友,受他们的影响熏陶,潜移默化,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品德养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其实,这也正是《颜渊》篇里曾子说君子“以友辅仁”

的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说,便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选择交往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是人们熟知的名言。

一个做工的人要把工作完成好,必须先把工具准备好。

同样,要想行仁,也要借助锐利的工具。

否则,必然出现“手长衣袖短”

,想得到做不到的窘况。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的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以他的地位、身份行仁,首要的是了解国家的国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然后才能步入政界,有所作为;富民济民,实现仁的目的。

于是,孔子提醒他注意运用手段,利用关系;结交包括政坛要人在内的上流社会人物,与社会贤达交朋友。

但是,孔子所云手段,仅就为仁的目的,是实行仁政以救黎民而采取的谋略。

其实,手段无所谓好坏,不过,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善用之。

现在有些人不讲道德,只记得使用手段,甚至不择手段。

行起事来,不讲良心,投机钻营,落井下石,欺上瞒下,贪天之功,喜欢耍阴谋搞诡计,大有“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的姿势。

这种人自以为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总之,有才干,没有仁德,必定成歪才,为害社会;自恃有德,没有才干,必定是甫才,就像《红楼梦》中的贾政一样,是个“空心老大”

,无所作为。

有志于成才的人,必须从仁德和才干两方面同时修养。

唯德才兼备者才是人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